“党建引领,‘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发布时间:2024-11-11 19:11:0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了提升个体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保障生命健康安全、降低事故伤亡风险、提高急救技能水平以及加快救援反应速度。卫生健康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于2024年11月11日分别在实训楼A102、A103为广商同学们展开了“党建引领,‘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更多同学了解并掌握急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为构建校园急救网络体系奠定基础。
       理论学习环节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业主任曾志芳老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流程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合紧急救助的使用方法。在进行CPR时,应确保患者的背部和胸部处于坚硬平面上,避免在软床或沙发上操作;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确保双手位置正确,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图片
CPR演示
       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了AED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设备,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并挽救患者生命的办法。
图片
AED仪器使用讲解
       外科包扎环节由宋婉霞老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包扎的方法以及技巧。绷带包扎法适用于多种伤口和损伤,通过螺旋形、环形、蛇形、八字形等不同形式的包扎可以有效地固定敷料、控制出血、减少水肿;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大面积伤口、头部创伤、骨折固定等;石膏包扎固定法主要用于骨折的固定和矫形。在选择包扎材料时,应考虑其吸水性、透气性、无菌性和舒适度。正确的包扎方法和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 图片
外科包扎环节
       实际操作环节利用人体模型和急救工具,详细演示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流程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合紧急救助的使用方法。在观摩演示后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演练,从确认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意识、检查患者呼吸,再到呼救求援、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最后到AED的使用,全流程体验心肺复苏急救操作技能。期间卫生健康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成员主动加入到各组当中,协助指导和规范体验者的操作、讲解相关内容。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实际操作环节
       本次活动对于提高急救知识和应急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更是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团队合作的力量。接下来,卫生健康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将继续开展或参与类似的培训活动,持续落实“党建促专业”相关举措,让每一位同学更好地掌握应急救援技能,增强救护服务能力,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图片
合影留念